文 | 雨霏
成長樹原創(chuàng)文章,更多原創(chuàng)關注成長樹公眾號:chengzhangshu9
之前,
在網上看到一段奶奶超市內打孫女的視頻。
奶奶朝著孩子的身上踢了幾腳,
還在孩子被扶起后打了孩子一個耳光。
事情的起因說起來很小,
只是4歲孫女想買棒棒糖,
而且執(zhí)意要買3個,
奶奶身上沒帶夠錢,孫女就躺在地上哭鬧。
奶奶氣急,就動手打了孫女。
看完這段視頻,特別擔憂這個挨打的小女孩,
看樣子這不是她次挨打,
應該也不會是她后一次挨打。
相比起肉體上所感受到的疼痛,
我想更擔心的是孩子大腦和心理所受到的影響。
1
經常被打罵的孩子
學不會正確處理情緒
很多人說,孩子不打不成器,
可是又真正有多少人每次打孩子都絲毫不帶情緒的呢?
記得有一期《超級育兒師》里,
有個8歲的男孩叫辰辰。
辰辰媽媽哭訴,
這個孩子越來越不聽話,不好好學習,
發(fā)起脾氣來還會打她。
育兒師來到辰辰家里,
正好目睹了母子倆因為寫作業(yè)引起的一場大戰(zhàn)。
先是辰辰執(zhí)拗的在玩電腦,
之后是媽媽跟辰辰之間互相辱罵,對打。
打到后,
媽媽沒有了力氣,
坐在床頭無奈的對孩子說“去玩兒去吧。”
孩子則繼續(xù)推了媽媽,
咬牙切齒的對媽媽說:
“告訴你,我在學校就不舒服。
今天別惹我,不聽,不聽你就試試?!?/p>
在育兒師看到情況無法控制,
去拉辰辰,
育兒師溫柔的問辰辰:
“你知道你剛才做了什么嗎?”
辰辰也小聲的指著媽媽說:
“她老打我,在我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打我,
我就是等到現在再反擊她?!?/p>
這句話說出來讓人難以置信,
育兒師都說,
中國人講究因果報應,
他們家就是這種因果來得太快了。
辰辰的媽媽也親口承認,
在打孩子的時候,她想到的是老公,
是老公長期在外工作不回家,
她一個人帶孩子,心里有太多的委屈和怨恨。
她在無意中,
把這種怨恨發(fā)泄在了辰辰身上。
盡管知道打人不對,
但作為一個40歲的人,
她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那么也就不難理解,
8歲的辰辰會從母親身上接收到怨恨,
并且更加難以學會控制情緒。
很多情緒暴躁、行事莽撞、一碰就炸的人,
原生家庭都是習慣于用打罵來解決問題的。
孩子從小沒有學會怎樣去跟他人溝通,
沒有學會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想法,
只學會了用打罵來發(fā)泄情緒。
只要我認為我是對的,
我就可以打罵其他人。
只要我是強大的,我就可以打罵弱小的人。
只要對方不服從我,我就要用拳頭來說話……
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,步入社會后是很吃虧的。
特別容易被人誤解,
同時也容易誤解別人,四面樹敵。
而這一切,都與父母的打罵教育有關。
2
經常被打罵的孩子
智商會受到巨大的影響
美國《世界日報》曾發(fā)表過
一項針對1510名2-9歲的兒童進行的研究。
這項研究歷時4年,研究結果表明:
在806名2~4歲的兒童組中,
未遭體罰的兒童,
智商的平均數比經常挨打者高出5分;
而另一組704名5~9歲的兒童,
差距高達28分。
更加直接的證據是一張大腦掃描圖,
掃描圖上顯示的是兩個3歲孩子的大腦:
從這張掃描圖上可以明顯的看出來,
左邊的大腦要比右邊大得多,
而且黑暗的區(qū)域更少。
神經學家解釋,
右邊的孩子大腦容量缺少的部分,
很可能導致他缺少一些能力。
比如沒有那么聰明,缺少同理心,
也更容易在學業(yè)、事業(yè)、精神健康方面遇到問題。
造成這種差距的真正原因,
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不同的對待孩子方式。
左邊孩子的媽媽
一直給予孩子溫柔的愛撫和積極的回應。
右邊孩子的媽媽則經常讓孩子遭受忽視和打罵。
很多父母打孩子的時候,
會特意強調,打的是手心、屁股這些部位,
沒打孩子的臉和腦子。
但其實童年時期是孩子大腦發(fā)展為重要的時期,
這個時期孩子們需要通過與父母的良性互動和父母對他精心的養(yǎng)育來更好的成長。
一個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,
這里所說的“經常”,其實一個月遭受一次打罵就夠了:
他們連基本的成長都受影響,
大腦的發(fā)育和性格的形成,
更是會在潛移默化中,受到深遠的傷害。
父母永遠都不可能把笨孩子打聰明,
卻能輕易的把聰明的孩子打笨。
3
經常被打罵的孩子
沒精力反思自己的問題
“孩子不打老實了,他就不知道他錯了”
這是很多父母打孩子時候的想法。
所以哪怕心疼,也會堅持打。
但你知道被打的孩子是怎么想的嗎?
他們原本很可能已經知道自己理虧,
可一旦遭遇了過度的打罵,
就會引起很多的副作用。
?他們會憤恨:
“憑什么這么對我,不公平”
?他們也可能會報復:
就像前面提到的辰辰,
挨打時候想著
“現在我打不過你,不過你等著”
?他們還可能會叛逆:
你不讓我這樣,我就偏要這樣,
我就是要讓你失望,難受。
?另外一種可能是變得畏縮:
要么就是我偷偷摸摸的,背著你們大人做。
不讓你們抓到就可以了。
或者就變得很自卑,畏手畏腳,
不敢跟父母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,
稍微冒一點點風險的事情,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做到。
無論孩子是哪一種想法,
后都是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與父母的糾纏和對抗上。
不僅沒有從跟不上解決問題,
反而跟父母之前關系破裂,
自己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也不斷的喪失。
而實際上,不打不罵培養(yǎng)出來的孩子,
反而可能更懂事更好溝通。
《媽媽是超人》中有個橋段,
是節(jié)目組分別單獨采訪嗯哼和媽媽霍思燕。
節(jié)目組問嗯哼,
“在你的眼中,媽媽會因為你做了什么事情而不高興?”
嗯哼一秒都沒有猶豫就回答:
“就是她從來都沒有對我發(fā)過脾氣”
霍思燕在另一間房間
看到嗯哼的回答也是頻頻點頭道:
“我真的非常愛他,我覺得自從有了他,
自己的脾氣確實……我真的好想把他抱在懷里,
我好想他,我好想親親他,聞聞他身上的味道,跟他貼一貼……”
節(jié)目組問嗯哼,
媽媽有哪些缺點,
哼哼還是一秒都沒猶豫,很直接答:“沒有”。
在問到在嗯哼眼中,
媽媽跟他說的多的話是什么這個問題時,
母子倆雖然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獨自回答,
但卻異口同聲,常說的話是:
“我愛你?。。 ?/strong>
不用看太多,
光是看這幾個問題的回答,
就可以斷言嗯哼是一個充滿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小孩。
他不必因為害怕挨打挨罵而去被迫認錯,
所以他會有一張“不被欺負過的臉”;
他不必因為擔心父母的厭煩和離去而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
所以他會有更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。
當他犯了錯誤,
也能夠相信父母是跟他站在一起的,
把更多的時間專心用在分析狀況,解決問題上面。
父母教育他的時候,
他會更愿意去理解父母所說的是否有道理,
這樣的成長起來的孩子,
不僅情商智商會更高,
而且更容易去學會反思自己的問題。
4
不打不罵,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是關鍵
負責任的說,
想要教育好孩子,除了打罵的方式,
父母完全可以選擇更有效的方法。
比如近朋友圈瘋傳的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,
李玫瑾老師的一段視頻,
里面就提到了怎樣應對像文章開頭那樣,
非要什么東西,
不給買就不起來的孩子。
李教授的方法很簡單:
步是不要心急,
好避開眾人和親友,讓孩子單獨面對教育者。
告訴他“你今天這樣是不對的!下次不許如此!”
第二步是不打、不罵、不講大道理、
而且不走開,允許孩子哭。
讓孩子明白,
他做的不對,怎樣哭鬧都是沒有效果的。
第三步是給孩子一些安撫,
比如幫孩子擦擦臉,摸摸手。
所有的孩子都會從中感知你的反應。
只要你堅決,他就明白了。
而且有一次這樣的經歷,
孩子就再不會用撒潑解決問題。
遠比打罵要有效。
整段視頻比較長,
沒看過的朋友可以看看,對教育孩子很有幫助:
不打不罵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有很多,
只是父母要多一些的耐心,
多一些的堅定和多一些的思考。
孩子的成長,
需要的就是來自父母的關愛和肯定。
無論打罵看起來是多么的“快速起效”,
都永遠是下下策。
愛孩子,
就別讓孩子看到你滿口說愛,
卻面目猙獰的樣子。
更多原創(chuàng)關注成長樹公眾號:chengzhangshu9
版權所有?同江市金山公墓有限責任公司黑ICP備18002205號-1